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确清洁卫生级管件应遵照这些要求!

新闻中心

正确清洁卫生级管件应遵照这些要求!

时间:09/29/2025 11:14:12

要想正确清洁卫生级管件,需要遵照无残留、无二次污染、适配应用场景(如食品、制药、饮用水)等要求,按流程科学操作。

首先要做好清洁前的预处理,在管件使用后及时处理残留介质,若残留为水溶性物质(如药液、食品浆液),可先用常温纯化水初步冲洗去除表面浮渣,若有油性或干结残留(如油脂、蛋白质垢),需先用适配的预清洗剂(如食品级碱性预洗液)浸泡或循环冲洗,软化残留避免干结后难以清理,同时根据管件结构选择清洁方式,可拆卸的管件(如接头、阀门)需拆解至最小单元,确保清洁无死角,不可拆卸的则采用原位清洁(CIP)系统,保证清洁液能覆盖内壁所有区域。

主清洁阶段要精准匹配清洁剂与清洁参数,需选用符合食品级或制药级标准的清洁剂,避免化学残留污染,比如清除水垢类无机垢可用低浓度食品级柠檬酸溶液,去除有机物残留则用碱性清洁剂(如氢氧化钠溶液),清洁剂浓度需严格按说明书控制,过高可能腐蚀管件表面(如破坏不锈钢钝化层),过低则清洁不彻底,同时控制清洁温度和时间,一般常温至 60℃为宜,高温虽能提升清洁效率,但需避免超过管件耐受温度,清洁过程中可配合软质清洁工具(如尼龙刷、专用海绵)轻柔擦拭,防止划伤管件内壁(划伤易藏污纳垢),若用 CIP 系统,需调整好冲洗压力和流速,确保清洁液在管件内形成湍流,充分带走残留。

清洁后必须进行彻底漂洗,先用纯化水多次冲洗去除清洁剂残留,冲洗次数需根据管件用途调整,制药级管件通常需 3-5 次漂洗,最后一次可使用更高纯度的水(如注射用水),漂洗后需通过检测验证残留情况,比如用 pH 试纸检测漂洗水 pH 值,确保与纯水一致,或通过专用检测试剂检测是否有清洁剂残留,避免残留影响后续产品质量。

漂洗完成后要及时干燥防止微生物滋生,可采用洁净压缩空气(需经过滤除油除水)吹干管件内外,或置于洁净干燥的环境中自然晾干,也可使用热风干燥(温度控制在 80-120℃,避免高温变形),干燥后需检查管件表面是否洁净无污渍、无水分残留,最后做好清洁后的防护,将清洁后的管件存放在洁净、密封的容器中,避免暴露在空气中受粉尘、微生物污染,同时记录清洁过程(如清洁剂类型、浓度、时间、检测结果),便于追溯和后续验证,确保每次清洁都符合卫生级使用标准。